裴公度(1899.10.25—1950.11),字正鑫,龍里羊場舍仁堡人,民國陸軍少將,曾任國民革命軍86軍參謀長、代理軍長,在龍里地方興辦實業(yè)及辦學從教。
裴氏兄弟四人,裴公度行四。13歲畢業(yè)于羊場立本小學,14歲就讀于貴陽第一中學。因家庭貧困,靠其幺姐做背扇,大哥、二哥到貴陽蘇家寨加工豆粉掙錢供其讀書。畢業(yè)回鄉(xiāng),任羊場立本小學校長。民國五年(1916年),時任龍里縣長謝國佐見其年輕有為,薦入剛創(chuàng)辦的貴州講武學校第一期學習。畢業(yè)后分配到黔軍王天培部當排長,因練兵有方旋升連長。
1926年8月,參加北伐的黔軍第二師在湘西洪江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0軍,王天培任軍長,下轄4個師。其中,以北洋暫編陸軍第9師第17旅、裴公度混成團擴編為第28師,裴公度任第28師2團團長。1927年9月,蔣介石以作戰(zhàn)不力為由將王天培殺害,第10軍軍長由楊勝治代理。這時,該軍由一度擴編的7個師減為僅有第28、第29、第30師。10月,白崇禧擬將第10軍縮編成兩個師編入第13軍,遭到第10軍官兵的反對。12月,第28師在安徽當滁嘩變,去南昌投靠第9軍。由于第10軍迭次嘩變,第28師番號被撤銷,原28師余部并入第30師,以裴公度接任第30師師長。1928年8月,第10軍與第46軍縮編為第10師。因討伐桂系作戰(zhàn)不力,1931年蔣介石將第10師番號撤銷。裴公度有感于北伐以來軍界錯綜復雜、變故叵測,乃于1931年底偕妻弟、師軍需邱敬一返回龍里羊場,在家閑居一年。
1932年,裴公度被國民革命軍第25軍副軍長猶國材啟用于所屬第3師任參謀長。1933年,王家烈與猶國材內(nèi)訌中,王家烈派所屬第3師師長廖懷忠率部攻打駐扎在遵義縣城及其附近各縣的猶國材部第3師。裴、廖二人系羊場同鄉(xiāng),被迫戰(zhàn)于遵義泮水一帶,未便硬碰,終因裴有意退讓,廖遂奪得遵義縣城。事后廖對裴表示感謝:“我貴陽三個公館,你可任選一個!迸犷檻]二人毀譽,表示心領謝卻。1933年冬,王家烈被猶國材驅(qū)出貴陽暫駐榕江,王稍事休整隨即反攻貴陽,大勝猶部于龍里觀音山,猶敗走四川。1934年初,裴公度再次解甲還鄉(xiāng)。
1934年底,中央軍薛岳部入黔,啟用裴公度為薛部參謀長。薛岳任貴州省主席后,馬放南山,裴公度再返故里在家賦閑。
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后,黔軍第25軍第103師和第121師合編為第86軍,何知重任軍長,裴公度出任少將參謀長。該軍編成后,即在湖南平江、長沙附近整訓。1938年夏,開湖北黃安、麻城,歸屬第五戰(zhàn)區(qū)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,參加武漢會戰(zhàn)。日軍于8月2日攻占距廣濟約30公里的黃梅,沿黃梅、廣濟大道逼進。臨戰(zhàn)前夕,裴公度來到石板房第103師指揮所,檢查防御部署,與師長何紹周、副師長萬式炯二人密談,傳達軍部要旨。大意是:敵人企圖奪我田家鎮(zhèn)要塞,我主陣地在松山口;廣濟作戰(zhàn)在誘敵進來,給予重大殺傷,然后轉移松山口。指揮要領是:第103師和第121師縱深配備,輪番交替作戰(zhàn);第103師在第一線,第121師在石鋪嶺第二線。當日軍沿江西進,直逼武漢外圍之重鎮(zhèn)田家鎮(zhèn)要塞區(qū)時,第86軍奉令立即西進,向進攻田家鎮(zhèn)要塞區(qū)之日軍側背攻擊,以減輕田家鎮(zhèn)要塞區(qū)之壓力。攻占松山口后,日軍增援反撲。第86軍攻占鐵石墩、松山口南北敵軍陣地后,進攻沙子垴的日寇處于被我東西夾擊、腹背受敵的態(tài)勢。
松山口戰(zhàn)役,是第86軍所屬103師及121師保衛(wèi)大武漢時,在武漢外圍諸戰(zhàn)和南會井、石埠嶺諸戰(zhàn)中,戰(zhàn)斗最為激烈、傷亡較大的一次戰(zhàn)役。奉軍事委員會命令:除尚有戰(zhàn)斗力之部隊合編為一個步兵團,留在第五戰(zhàn)區(qū)繼續(xù)作戰(zhàn)外,其余由軍部率各師、團赴湖南整補。軍部將所屬兩個師有戰(zhàn)斗力的官兵,并編為第86軍獨立團。奉李宗仁命令:由團長王景淵率領歸第44軍軍長蕭之楚指揮,留在戰(zhàn)區(qū)繼續(xù)作戰(zhàn)。
1938年11月,第86軍奉命從湖北經(jīng)扶縣前線撤至湘西休整,駐扎湖南辰溪張家溜。這時軍長何知重回家探親,裴公度代理軍長。該軍從軍長以下大小官兵全是貴州人,純屬何應欽之子弟兵,引起蔣介石親信的疑忌。1939年春,第86軍番號被撤銷,其所轄第121師改隸第94軍,第103師編入第2軍建制,將、校級軍官去重慶陸軍大學報到受訓,尉官以下給資遣散。裴公度得到命令后,怒不可遏對部屬公開宣稱:“前方在打仗賣命,他幾個(指蔣介石統(tǒng)治集團)在后方爭權,哪個龜兒子才去陸大報到!老子家里還有幾畝薄田,回家種莊稼去!”于是叫他的參謀長竇黨蒼先走一步,他本人于1939年3月偕同勤務兵龔德林返回龍里原籍,時年40歲。
裴公度個子修長,濃眉大眼炯炯有神,貌似莊嚴肅穆使人生畏,實則性情灑脫,言談詼諧直爽。雖戎馬倥傯,猶勤奮好學,有較好的舊學基礎。湘西休整期間,有一天他脫掉軍裝,換上長袍,并自我解嘲地說:“峨冠博帶,多舒服,魏晉風度嘛,比穿軍服不打仗體面多了!”身邊友人聽了忙勸阻說:“您少說一句吧,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啊!”他卻滿不在乎地哈哈一笑:“怕啥?大不了回家種田去。”此話不幸而言中。
裴公度從軍幾遭坎坷,回鄉(xiāng)后仍振作精神投身于家鄉(xiāng)實業(yè),開展多種經(jīng)營,并辦學從教。除生產(chǎn)糧食外,先后花800元在貴定縣把關山上種植油桐幾十畝,人稱該山為“桐子山”“裴家山”。在豬槽井的陶家院及自家菜園內(nèi)種植花紅、桃子及桔子等果樹近千株,白花桃系請貴定縣昌明區(qū)李興科嫁接,金錢桔、川桔系從惠水縣引入。種植美煙(烤煙)10余畝,持續(xù)4年,成為他的主要財源。建塘約3畝養(yǎng)魚,修舍養(yǎng)雞百余只,加工副食有豆粉等,還在把關開煤廠。1939年至1948年間,劉伯龍、裴公度、馬守援、徐師堯、黃祝之等人在冒沙井建立興龍瓷廠,裴公度任董事長。技工從四川請來,粗工在地方招收,規(guī)模最大時有職工300多人。該廠傳承明、清時期貴定江邊窯生產(chǎn)工藝,生產(chǎn)中級細瓷,一度勝過黔中最著名的青巖老蚌河新生實業(yè)公司的產(chǎn)品,號稱貴州一大名產(chǎn)。1949年后,裴還在貴陽市尚義路辦過小型織布廠——大友實業(yè)社。
裴公度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,曾看過《資本論》《西行漫記》和《新華日報》等進步書報。這些書報,系他的另一個妻弟邱純和(就讀于貴陽大廈大學,中共地下黨員,臨近解放時在貴陽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)借予。裴在自家堂屋正中大桌上放置興龍瓷廠燒制的兩尺高的大花瓶,瓶身紋飾一邊是山水,一邊是他所書清人吳偉業(yè)的《口占》詩句:“欲買溪山不用錢,倦來高枕白云眠。吾生此外無他愿,飲谷棲丘二十年!睍褪覂(nèi)有于右任等名家的題詞,還有與之來往密切的雙清(字止澄,民盟貴州省委首屆領導人,民盟中央委員)所書《歸去來兮辭》長幅隸楷。有感于世事經(jīng)歷,他常吟味前人詩句:“我本將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。落花有意隨流水,流水無心戀落花。”
1940年秋,國民黨新編獨立28師師長劉伯龍回鄉(xiāng)到龍里,邀集地方人士創(chuàng)建龍里的第一所中學,裴公度作為在鄉(xiāng)將領參加建校委員會。在建;I委會上,劉伯龍?zhí)嵴堄懻撁ㄐC,建議以“中山、中正、敬之、龍里、龍山”等名稱取其一定為校名。裴公度建議說:“若以‘中山、中正’定校名,省外、國內(nèi)皆有;唯敬之(何應欽)軍功顯赫,不同凡響,黔人崇敬,以‘應欽中學’定校名,實可樹懷;而‘龍里、龍山’本屬地名,如用,地嶺偏狹,尚無深意,校牌一出非奪人耳目!苯(jīng)反復討論,一致通過定名為“龍里私立應欽中學”。
為了使舍仁堡、馬場堡兩個相鄰寨子的兒童受到教育,裴公度以自己的房屋做教室,添桌置椅,購買風琴等設備辦成小學校。先后聘請楊曉騰(松桃人,侗族)、支軸、羅玉鈞、宋福珍、李藏珍、陳伯元等擔任教師,裴有時也兼課。采用國家統(tǒng)一發(fā)行的小學課本作為教材,開設國文、算術、自然、歷史、地理、公民等科目。學生常有20~30人,除裴姓子弟外,還有不少外姓子弟。
1949年11月,經(jīng)貴州省軍管會廖澤南通知,裴公度到省人民政府報到,在統(tǒng)戰(zhàn)部學習,同時報到的有吳厚安、鄧仲堅、祝時雨等人。省人民政府當即發(fā)給他一紙證明,上書“裴公度:家庭成分富農(nóng),舊軍官,少將,官僚”等。解放后剿匪斗爭期間,裴與解放軍一起到黔東南的麻江、凱里、雷山一帶,爭取匪首佘飛庭(曾為裴的部下)歸向人民政府。1950年2月回貴陽時,途經(jīng)龍里,龍里縣第一任縣長許健民接見了他。同年冬,裴公度去世。
(來源:《龍里縣志(1991—2008)》)